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岑巩县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与岑巩县第二中学合并办学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的时间为2025年4月7日至2025年5月7日,欢迎社会各界人士通过信函、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联系电话:0855—3573642
电子邮箱:1983538369@qq.com
联系地址:岑巩县新兴大道上段36号
附件1:岑巩县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附件2: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与岑巩县第二中学合并办学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岑巩县教育局
2025年4月7日
附件1:
岑巩县关于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质效,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切实解决好学校布局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公平均衡、质量优异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为打造区域高质量教育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二、背景与目标
(一)现状分析
1.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不断提升,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乡镇初中办学规模不足400人的学校占75%,城区超2000人学校占83.3%,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亟待解决。注溪镇初级中学、龙田镇初级中学、凯本镇初级中学、水尾镇初级中学、县二中、综合高中学位富余情况较突出。城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让安全管理压力倍增,严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城乡教师供需矛盾突出。乡镇中小学教师富余,城区教师紧缺,集团化办学教师交流政策支撑不足。
(二)政策背景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
岑巩县被省人民政府列为2026年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国家验收县,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列为全省四个试点之一。
(三)目标任务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科学合理解决县域内义务教育学位供需问题。做大做强做优高中阶段教育,补齐教育高地短板,满足广大学生多元化、高层次的教育需求。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岑巩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优化布局调整措施
1.按城区优质小学的标准,将思旸镇第一小学和大有镇中心小学分别提质升级为县第五小学和县第六小学,加大投入,优化师资,塑造品牌,减轻城区学位压力。
2.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品质。将注溪、龙田、凯本、水尾四个乡镇的中小学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拟将高年级学生迁入初中部校址就读。
3.将县综合高级中学与县第二高级中学合并办学,办强普通高中教育,办精中等职业教育。
4.在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区新组建一所办学规模3000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紧张的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作为政府惠民的重点工程和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工作。协同编办、发改、工信、公安、司法、财政、教育、人社、市监等部门,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创新工作,稳妥推进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根据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清单,及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二)防范化解风险。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风险研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三)强化宣传引导。立足学生需求、社会关切,积极宣传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及时将相关政策向社会公布并进行专业解读,认真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活动,形成广泛社会共识。
(四)严肃工作纪律。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涉及面广,事关教育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工作组和责任单位要认真履职,切实解决好难点、堵点问题,对不作为、慢作为、影响大局稳定和工作落实的,将按照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附件2:
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与岑巩县第二中学合并办学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精神,深化岑巩高中阶段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拟将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综合高中”)与岑巩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二中”)合并办学,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合理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统筹保障学位供给需求,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构建学有优教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目标
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办好综合高中,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中阶段教育的迫切需求。办精中等职业教育,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更多教育类型选择。同时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切实释放全县高中阶段3335个富裕学位(县二中设计规模3000人,实有学生1600人,富余学位1400个;县综合高中设计规模4000人,实有学生2065人,富余学位1935个);契合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
三、主要措施
(一)学校名称。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
(二)办学类型。全日制普通高中教育和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两种类型。
(三)办学地点。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现校址。
(四)办学规模。到2027年在校生达4200人,其中普通高中生规模达3000人左右,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达1200人左右。
(五)办学模式。实行“2+3”办学模式:“2”即两个学部(普高部和专业部),“3”即三种班级组建形式(普通高中班+专业班+职普融通班)。
1.普通高中班:学生初中毕业后通过升学考试录取进入普通高中班学习,普通高中班独立办学(教学区域、住宿区域、教育教学管理独立),高中三年内学籍为普通高中学籍,开设普通高中课程,参加普通高考。
2.专业班:学生初中毕业后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专业班学习,三年内学籍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第一年结束采取自愿原则可参加融通考试),三年级时可自愿选择参加分类考试或普通高考。
3.职普融通班:学生初中毕业后通过升学考试录取进入职普融通班学习,第一年注册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籍,课程以普通高中课程为主融入基础专业课程。
(六)学生融通
1.普通高中班。从2025级起,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采取自愿原则转入专业班学习。
2.专业班。采取自愿原则参加第一年期末的融通考试,成绩进入本届招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总数的前30%可转为普通高中学籍,编入普通高中班学习。
3.职普融通班。第一年期末结束后参加融通考试,成绩进入本届招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总数的前30%可转为普通高中学籍,编入普通高中班学习,其余的仍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编入专业班学习。第一年结束,本届职普融通班自然撤销。
4.融通考试
(1)考试时间:第一年期末(每年7月)。
(2)考试组织:在黔东南州教育局的指导下,由岑巩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出卷、考试、改卷、评分、公示、录取等工作。
(七)课程融通
1.普通高中班。严格落实普高课程,鼓励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2.专业班。运用普通高中力量设置人文选修课程,夯实每位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学生的文化基础。
3.职普融通班。以普通高中课程为主,设置专业技能必修课程,形成具有岑巩特色的融通课程体系。
(八)管理过渡
两校合并工作完成之前,原学校是学生管理的责任主体,两校需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安全工作、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食堂及宿舍等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平稳过渡。
1.师资队伍。2025年秋季学期两校合并后:
(1)二中2023级学生与2024级学生实行“五不变”原则(课程不变、组合不变、教师不变、班级不变、管理制度不变)。
(2)综合高中2023级学生与2024级学生为原班教师任课,适用现综合高中评价机制不变。
2.首年招生。2025年为招生首年,县教育局在招生计划中单列增设综合高中计划,招生区域与区域内普通高中一致,具体相关事项由县教育局确定。县教育局对综合高中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提出要求,确保生源质量。2025年秋季招生分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含职普融通)两类学籍学生,招生计划数为1400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籍招生80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籍招生600人。
3.毕业证书颁发。现二中2023级、2024级两届学生仍然颁发岑巩县第二中学毕业证书,从2028年起,符合毕业条件的,统一颁发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毕业证书(2025年已在综合高中就读的学生,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岑巩县综合高级中学毕业证书)。
(九)费用政策
1.普通高中班。按普通高中标准收费,符合政策要求的,按普通高中政策享受国家资助。
2.专业班。按中等职业教育标准收费,符合政策要求的,按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享受国家资助。
3.职普融通班。
(1)高一学年度:按中等职业教育标准收费,符合政策要求的,按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享受国家资助。
(2)高二、高三学年度:一是转为普通高中学籍的,按普通高中标准收费,符合政策要求的,按普通高中政策享受国家资助。二是仍保留中等职业教育学籍的,按中等职业教育标准收费,符合政策要求的,按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享受国家资助。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综合高中与二中合并办学作为政府惠民的重点工程和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健全工作机制,协同编办、发改、工信、公安、司法、财政、教育、人社、市监等部门,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创新工作,稳妥推进综合高中与二中合并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充分保障综合高中与二中合并过程中教师、寝室、教室、实验室(普高用)、实训室(专业班用)、运动场所、食堂、图书等要素。重点加强师资配备的统筹力度,有效整合二中与综合高中资源,顺利推进合并工作。
(三)强化宣传引导。立足学生需求、社会关切,全面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多元发展机会,及时将相关政策向社会公布并进行专业解读。
(四)强化监督管理。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相关要求,探索建立综合高中的分类指导和评价机制,可在各类评估评选等活动中将综合高中试点相关情况进行单独考核,提高办学积极性。学校常规管理、教育教学和育人成果分别纳入全县普通高中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和职业教育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